请输入搜索信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年招生宣传材料

发布时间:2024-06-0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1.专业发展沿革情况

1.1专业发展历程

本专业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06年首次招生,2008年招生规模扩大到120人,2010年获批山东省服务外包培训机构,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建设专业,2013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6年开始与浪潮集团联合办学,突出医疗卫生信息化专业特色,2017年入选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遵循OBE教育理念,2018年开始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改革,落实以认证推进专业建设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以认证工作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把认证和专业改革发展有机结合,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施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毕业要求修满175个学分,授子工学学士学位。在新高考招生方案中,本专业必选科目为:物理、化学。优秀学生可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2专业发展重要成就

2013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2014年,获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2018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9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专业培养特色

2.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医药卫生知识背景,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具备解决信息管理、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的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尤其是健康医疗信息化领域,从事系统研发、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2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四新”专业建设,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医药卫生信息化为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健康医疗信息化领域从事系统研发、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专业培养目标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培养紧跟行业发展新常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对信息领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教学和引导,确保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相符,以适应市场需求,并在专业建设中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医药信息行业需求为特色的培养模式

2.3课程体系和核心特色课程

1)课程体系

按照“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的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总学分达到175,各课程模块学分满足最低要求,可准予毕业。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WEB前端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JAVA企业框架技术及应用、医学人工智能、医疗信息化项目实战。

3)一流课程、特色课程

专业建成《医疗卫生信息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导论》等校内一流课程,2024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专业拓展课模块,开设《医学人工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医疗信息化项目实战》等跨学科特色课程,突出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2.4本专业与国内同类专业相比较的特色优势

1)中医药信息化,凸显医疗行业优势

发挥中医药院校优势,与中医药优势学科深度合作,在中医药文献数字化、中医药信息处理与虚拟现实等领域形成办学特色,在中医骨伤智能化教学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2)产教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面向行业需求,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形成分层次的教学实践体系,有效提升专业技能;与企业合作培养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型人才。2021年,与浪潮集团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共同建成山东省智能中医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与苏州医工所山东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共同建成智能中医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

3)“321”模式,契合新工科目标

321”人才培养模式指三个体系、两个融合、一个目标;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切入点,融合校企合作优质资源和学校医药特色,形成学科基础平台,对标新工科,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师资力量

3.1专业负责人、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情况

曹慧,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前院长,山东省高水平医学类培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智能中医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人工智能分会副会长,山东计算机学会、山东高校计算机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等。2019年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近年来主持或主要参与省部级及以上教研课题8项;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首位),首位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首位获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或主要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3项;多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课题4项,开发虚拟教学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实验教学软件8项,参编本科教材2部,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5篇,首位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8年、2022年)。

专业负责人曹慧教授

团队建设方面,先后建立“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式”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区”团队,“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及临床应用”教学科研团队,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团队文化。近5年,9名团队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学科竞赛中获奖,组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2个。

3.2师资队伍

通过专家治学、名师带教和青年教师培养等一系列措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目前有校内专业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助教1人;35岁及以下占25%36-45岁占35%46-55岁占30%56岁及以上占10%。另有企业特聘教授、教师12人,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产业教授进课堂

4.培养条件

4.1教学设备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建有“软件工程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7个,共用大数据专业实验室2个,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价值10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00台套,价值686万元,主要包括服务器、图形工作站、路由交换、防火墙、大数据实验平台、计算机、存储设备、人工智能实验箱等。

2022-2023学年,新建国际医学中心校区计算机专业实验室2000平方米,投入800余万元,用于服务器、计算机、图形工作站、人工智能实验平台等的采购与建设。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一览表

             高性能科研数据分析平台    医学中心校区实验楼

4.2实习基地

新增百科荣创等3处教学基地,现有浪潮集团、山东省中医院、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18处,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暑期软件项目实训,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真实开发项目,帮助学生实现高端就业,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5.就业去向

首届毕业生中,有王晶晶、陈谱、刘军、曹旭等多名同学考入浙江大学、中科院、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2023届毕业生中有7人被推免至国防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985”高校,在历届毕业生中,有140余人考取或保送研究生。一大批应届毕业生进入浪潮、用友医疗、中软国际、NEC软件、金现代、绿盟科技等大型IT企业,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此外,还有部分学生通过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入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中国建设银行、山东中烟工业等大型央企、国企工作。

6.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挑战杯、数学建模、软件设计大赛等学术或科技竞赛活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2017-2019年的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三连冠,在网络安全、数学建模、ACM、中医药人工智能竞赛等领域也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网络安全竞赛获奖

 

微软“创新杯”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中医药院校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智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