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智能医学工程
专业代码:101011T
授予学位:工学
选考科目:必选物理
● 全国首个智能方向的医学类本科专业
● 新工科、新医科的交叉新兴专业
● 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
● 相关产业人才缺口巨大
● 成绩优秀者保研和推荐就业
专业概述: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结合日趋紧密,现代医学模式将面临重大改革,亟需在相关领域培育一批同时具备医学、人工智能等相关前沿知识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引领未来医学改革发展。
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的数据科学、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手段,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专业,是未来“工程医学”发展的方向,在智能医疗仪器、智能医学教育、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诊疗决策、智能手术等领域应用广泛。
本专业主要学习医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医疗信息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智能诊疗、临床实践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具有智能医疗器械研发、智能医学系统开发以及智能医学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使其能够从事智能医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育、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为具有大量人才缺口的智能医学相关产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
专业负责人曹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及临床应用》科研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学校12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信息产业厅专项基金等课题10余项。近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 余篇,其中被SCI、EI 收录近20篇。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山东省教育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本专业所属学科2021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0%以上的教师毕业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大学。近3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各类课题20余项,组建校科研创新优势团队1个、青年创新团队2个,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
办学条件:
学校的中医药综合教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医、药、文、理4个实践教学平台,具备良好的教学平台。本专业现有医学图像处理实验室、医学仪器实验室、医学检测传感器实验室和医学虚拟现实实验室,实验室均具有高水平硬件、软件配置,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
学院围绕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建山东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智能中医现代产业学院),与浪潮集团共建了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山东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共建了“山东省校所对接科教协同育人基地”,与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省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丰富学生实践就业渠道。
专业教师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创新研究,在中医药智能诊疗、医学图像智能决策、生物医学光学分析、医学信号与处理以及可穿戴智能诊疗设备等研究方向上形成特色。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推动教师与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访问交流,开阔教师国际视野,促进与国际前沿学科交叉发展。
高水平的实验室和产学研实践基地,以及教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为开展科研工作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提供了平台支撑和保障。
人才培养
本专业探索本科生导师制,自本科生入学初期向其介绍专业老师情况,第一时间建立学生与老师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数学建模、软件设计大赛等学术或科技竞赛活动,让学生早日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帮助学生在各个环节把握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指导就业等。
学生活动
智信学院年轻富有活力,筹办运动会、义务支教、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多项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社团、“微电影”创作大赛、“环保设计大赛”、散文诗歌朗诵比赛、校院辩论赛等活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也为学生锻炼自身综合能力提供平台,学生们热情参与、活力飞扬。
就业去向
目前国内智能医学工程领域人才缺口巨大,学生毕业后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或医疗机构中从事精准医疗、智能影像分析、计算机辅助手术、智能康复、智能感知、远程医疗等相关医学工程技术支持工作;或在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智能分析软件开发、智能医疗系统开发、医疗云服务平台、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等相关智能医疗工作;或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脑机接口、柔性电子与可穿戴技术等智能医学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推进理论和技术革新;也可出国、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